影响高中数学学习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08期作者/沈晓琴

【摘要】 随着高中数学学习的深入推进,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少学生都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思”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经过实践研究,终于摸索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学习方法 基础 习惯 理解 高效 辅导

笔者最近对一些高校高中生的研究调查中表明,数学仍然是最令人头疼的学科,很多学生初中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然而到了高中数学成绩却渐渐地跟不上节奏,自信心也受到了影响。因此,作为任课教师,研究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实践研究发现,笔者总结了如下几个影响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 原因之一:不重视基础。很多同学自我感觉良好,为了显示自己的数学水平很高,特别喜欢钻研难题,轻视了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方法,对于简单题型,往往就是只用知道怎么做就好,而不屑于动笔去演算,好高骛远,到了考试的时候经常在小山沟里翻船,不是算错就是混淆知识点,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分。

2. 原因之二: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讲,或者是听见的侧重点不一样,老师在讲题目的时候听得很认真,讲方法的时候往往抱着这样的心理:反正这题目我已经会了,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方法还不是都一样,不听也罢。还有的同学笔记做了一大堆,问题也有一大堆,但是课后不注意巩固总结,不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的学生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总是一知半解,机械的模仿,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搞自己的,这样子不注意学习方法的同学,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原因之三: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同学没能从初中的学习环境中切换过来,总是很被动的去学习,还是相处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思维总是跟着老师转,课前很少预习,对老师即将要讲的课程,在大脑里还是一片空白,等到上课了就忙于记笔记,没时间仔细琢磨老师讲的内容,这样下去效率也是极低的。

4. 原因之四:不会积累和总结。没有一个像样的错题集,对错过的题目只是在试卷上改正过来,虽然知道了错误的原因,但是没有养成一个记录的习惯,重复犯错,屡教不改。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总结改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缺少了这一环节是很难学好数学的。

5. 原因之五:对所学内容浅尝辄止。随着高中数学难度的增加,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多,数学都快成了“拖后腿”学科的代名词了。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学生们学完一节课,听懂了几个例题,但多数都是只学会了解答案,对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甚求解,甚至蒙混过关,只要答案对了,解题过程不甚重要。须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思维的严谨性决定计算的每一步都要经得起推敲,如果只是凑巧蒙对了答案,对解题思路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很难保证下次再遇到同一题型还能做得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知识漏洞。

面对着诸多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要想学好数学,基本上就相当于是痴人说梦。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数学学习有效进行呢?笔者结合实践做出了诸多尝试,找到了一些应对之法。

1. 注重积累,夯实基础。无论是平时还是高考,基础题永远都是占一大部分的,明显的得分点。因此,知识点一定要全,方法一定要多,然后择优录用,不仅可以提高正确率,还能有效的节省时间。不要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一步步的打好基础,平时多积累,才能稳扎稳打,一步步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这样一段隽语 :“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将组成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将导致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形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将形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将决定你的命运。”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高中阶段正是行为习惯的定型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重在理解,课下整理笔记和总结学习方法,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切实做到当天任务当天完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端正学习态度。须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习都是为了自己。只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事事走在前面,才能趋利避害,有备无患,避免学习过程中“眼前一抹黑”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盲目性。端正学习态度,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4. 学会积累总结。对于高中生来说,错题集的存在是十分有必要的。有许多的学生都自觉的备有错题集,但并不是说只要把错题抄在上面就可以了。错题集存在的意义在于鞭策和警醒。如果只是走过场一样的做个样子,那错题集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就要充分利用错题集总结错误的原因,避免重复犯错;还可以详细地写上正确的解题思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如果来不及抄录,也可以采取剪报的方式把例题粘贴上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了画图的不准确性。

5. “打破沙锅问到底”也不失为一种求知的态度。我们不是避世的五柳先生,如果在学习问题上不甚求解,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与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成为时代的弃儿。我个人认为做学问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特别是数学学科,其原有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要求我们计算的过程必须步步经得起推敲,说是精打细算也不为过,该弄清楚的问题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

数学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只有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学习,才能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从而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