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PPT的版面设计》的活动主题确定与教学方法选择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

还有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导法、谈话法、陶(táo)(yě)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在教案中可以写出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只要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性、员、手、度、者、家、法、主义、思想等字词,都会变成名词。如果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加上一个字,立即就会变成名词,就是一种教学方法了。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会使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上升到理论而已。

例一: 北京高井中学付雪老师,在初中《使用超链接》一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情景导学法、任务驱动法、动手实践法和演示法等。

教法: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螺旋式的设置教学内容。利用情景导学法吸引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入新课。在讲授新课时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多进行动手实践,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学法: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例二: 北京蓝天二中郝丽老师,在初中《合成全景图像》一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等。

例三: 北京市陈经纶帝景分校范晶老师,在初中《文本信息的输入》一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

凡事不能偏(piān)(pō),追风一哄而上。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很好,但是,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去感受、去归纳、去总结,这样会浪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

例如:一个热功当量试验,就花费了焦耳40年的时间。

正如一位老教育家,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什么是教育?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很多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教育!

由于学校及周围的环境条件、不可重复性、时空限制等问题,许多事情学生是不可能去实践、去体验、去活动的!

例如:时间长、变化快、设备贵、消耗大、有危险、有放射、微观小、宏观大、时令性强、不易观察、不易成功的各学科的实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避免采用:淘汰法、尝试错误法等弱智、愚蠢、迟笨的方法。要注意使用优选法0.618)来选择使用的教学方法。

二、活动主题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有一种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活动主题实际上就是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具有主题活动的学习内容。有时也称为任务主题。

在课堂教学讲授新课的教学环节中,如何对本节(章)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设计并采用一个活动任务,将本节(章)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融入到其中,使得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落实本节(章)课的教学目标的最终目的。

例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完成的一个活动主题。

北京高井中学付雪老师,在初中《使用超链接》教案设计中,利用设置点播台’”的主题活动,达到强迫学生寻找方法,自主迁移相关知识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例二:开发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设计完成的一个活动主题。

北京蓝天二中郝丽老师,利用我的祖国的主题活动,贯穿了初中的采集信息、处理图片信息的教学内容。开发教材,设计了一节《合成全景图像》课。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网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基本掌握了:全景图像的概念、全景图的四种拼接模式、全景图的制作流程三部分学习内容。

例三:根据高中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结合初中、高中网络技术方面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完成的一个活动主题。

北京古城中学郭新老师,在高中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中的《动态网页生成与特点》一节课里,以制作留言板为课堂教学活动主题。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分步操作的练习。讲、练相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包括:动态网页的生成过程、动态网页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动态网页与静态网页的区别和基本判断方法;操作技能包括:使用表单制作页面的方法、修改表单域属性的方法、发布与浏览动态网页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科书为了突出采用了任务驱动形式的教学方法,将活动主题作为教科书的章节名称,这是不可取的。说得严重一些,会丢失学科本位的。让读者、使用者不知道是哪一学科的教科书了。

不能将濒危动物(文字处理)走进南极(演示文稿)网上家园(设计网站)乌龟和兔子(动画设计)美丽的校园(图像处理)等活动主题作为教科书的章、节名称。

三、布置活动主题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教学特点。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从设计布置教学活动任务(或者有一个明确的任务活动主题)出发,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操作、指导分析和任务要求,自主探索学习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某些时间段里,按计划的目标,来完成学习的任务。

布置任务之前,教师要以资源网站、帮助文稿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任务活动相关的学习资料。考虑到开放式教学的需求,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扩展空间,尽量地多准备一些有共同学习任务、不同活动主题的学习材料。如果时间、条件许可,还可以让学生到网上,自主寻找相关素材来完成自命题的任务,从而到达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主题,也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

确定的活动主题要积极、向上、健康,不能带有消极沉湎、神话迷信、主观臆想等色彩,更不能出现导向性、科学性错误。

例如:

设计参观世博会路线图(引导线动画)

欢乐的小松鼠(逐帧动画)

陕北民歌(视频配字幕)

走进拉萨(视频剪辑)

公益宣传画(图文并茂)

毕业欢乐照(演示文稿)

……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形式,各有千秋,没有谁好谁坏,只有恰当地选择。在一节课中,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会只有一种,可能会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四、活动主题与教育专题

活动主题通常是在一节课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任务主题。而教育专题是指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例如: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安全与应急、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低碳经济等教育专题。

教育专题通常不是国家、地方的一个课程,没有专题教师,也没有规定的课时。所以,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贯彻落实一些专题教育内容,就需要将这些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小整合。

如何将活动主题融入教育专题之中呢?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教育专题,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主题。

例一:北京高井中学付雪老师,在初中《播放演示文稿》的教案设计中,设置点播台的主题活动,其中演示说明日本人扑杀海豚、鲸鱼幻灯片的播放顺序,在达到设计制作非线性播放幻灯片教学目的同时,也达到了对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控诉。

例二:北京蓝天二中郝丽老师《合成全景图像》课我的祖国主题活动,在完成了采集图像信息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北京十大建筑老摄影家改革开放成果数码摄影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见:附件1:《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图像.doc”

例三:没有与教育专题整合的《图像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矢量图与位图特征。了解采集数字图像信息的多种方法。

学会选用不同特长的软件对图像进行初步加工和表达。

体会到图像媒体对感受外界信息的重要作用。

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整合的教学目标中,不但要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要有教育专题的教学目标。

例四:《图像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低碳经济——风力发电》教育专题整合的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矢量图与位图特征。了解采集数字图像信息的多种方法。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和风力发电的特点。

学会选用不同特长的软件对图像进行初步加工和表达。

体会到图像媒体对感受外界信息的重要作用。

通过风力发电的活动主题,感受到利用风力代替消耗石油和煤炭自然资源,减少一氧化碳排放的有益之处。

如果本节课与教育专题进行了整合处理,在教学目标中就不但要有本学科的教学目标,还应当有教育专题的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必然也就会达到了教育专题的教学目标。

 

 

 

 

案例评析

一、教学目标

《使用超链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为:“⒈理解演示文稿中超链接的含义。学会为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超链接。体验演示文稿交互性的特点。使用了理解、学会和体验行为动词,清晰地描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内容。基本上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北京市高井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情况和接受能力。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教学目标,撰写得简洁明了,并具有可实施性、检测性和唯一性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付雪能够对所使用的北京出版社的初中教材前后内容,进行整体地分析,进行了有机地整合,设计了本节课《使用超链接》,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能够适合于初一学生发展的特点,比较切合学生实际需要。

为本节课《使用超链接》所设计的教学重点为选择恰当的对象设置超链接。较为准确、清晰明确。为本节课《使用超链接》所设想教学难点为“⒈理解超链接在播放演示文稿中的交互作用。根据需求使用不同对象设置超链接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说明付雪老师基本上掌握了所教学生接受能力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拓展的需求。

三、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策略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灵活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能够做到环环相扣,每个教学环节与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展示的教学内容时效性较强。 在演示文稿中设计制作点播台教学活动,体现出了较多的开放性、动态生成性,学生思维参与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Windows 7操作系统、PowerPoint 2007”等教学工具选择适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课堂环境和谐、民主、平等、活跃,学生有归属感。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任务驱动法、动手实践法、演示法和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程度进行适时评价,能够依据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四、教学效果

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的密度适当,教学效率较高,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教学效果好。

五、教学特色

在教书育人方面:通过所设计的保护我们的朋友.ppt”,有机地融入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思想教育的内容。

在个人的教学风格方面:此节课的教案设计达到了基本标准的要求,而且还有内容齐全、格式整齐、环节清晰、目标明确、文笔简洁、干净利索等特色。对教材的研究、开发有新意、教学过程比较注意科学、严谨性,师生的教与学的过程很是有兴趣。

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中的口头语要注意减少一些。

对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个别学生要有安排和解决的办法,做到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解决,不能遗留问题。要注意一个不能少! 对于演示文稿的顺序播放和非线性选择播放的幻灯片,如果能够设计出第几张幻灯片背景水印数字效果会更好一些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