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成玉梅

摘要:本文立足于重点教学研究方向,提出了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及具体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体系;实践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观念正面临从注重以知识为主体向以能力为主体的转变,这是一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全局性的、战略性的系统工程。笔者根据湘潭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教学研究重点为平台,从素质教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探索。

  

  一、全面研究素质教育,构建创新教育新体系

  

  关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中国工程院院士、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曾指出,素质教育关键有两点:一要爱国,二要创新。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根本。创新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并且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离开了创新教育的素质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创新教育的研究具有系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我院由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多个系部教师以及从事社团、教务管理等工作的教师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并且通过对国内知名大学的调研,结合我院办学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综合比较,提出了如下创新教育新体系(见下图):

 

  创新教育体系由知识素养、创新品质、创新能力三个模块构成。知识素养模块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品质模块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动力,创新能力模块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二、将创新教育与课内外多种形式的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

  

  通过专业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基本目标。在目前教学总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既要保证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又有效地加大文化素质教育的力度,必须本着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原则,将创新教育与课内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素养的培养。

  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我院打算在以后学校的教学大纲中,增加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不仅如此,还组织开设了涉及人文、自然、经济、哲学等学科领域的文化素质课程,聘请知名教授及专家学者围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来校讲学,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另外,要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是创造性培养的基石。为此,在院团委及各系部的协同努力下,我院成立了中特、交谊舞、保健康复,心理、急救护理、晨光摄影、健美操、动漫、墨缘情书法、长江武术、营销管理、恒宇文学、青春网页及计算机等54个协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质和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将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是培养追求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而创新精神和创新情感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务实的科学作风及坚强的意志。

  实践中,我院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创新品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技文化节及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为平台,加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情感的培养。

  首先,将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专业教学及改革的始终。在专业改革中,我院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构建了完整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模式。如:校企合作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并相继在17个班级中进行了试点和推广。具体做法是将一年内开设课程的内容融入实际,让学生在企业得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对科学创新的浓厚兴趣。

  此外,我院以科技文化节及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为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每个系都成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为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实验室、图书资料查阅及教师指导等方面的便利。并举办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如细菌平板划线接种竞赛、末梢血白细胞分类鉴别竞赛、肢体被动运动竞赛、计算机绘图大赛、服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雕牙竞赛,等等,有力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持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和能力。

  

  四、将创新教育与大学生竞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其实质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合力,是指一个人发明创造、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精神的总和。

  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中,我院抓住全国及省、市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契机,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技术的交流和技术成果的转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制订关于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章程和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并大力宣传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及优秀个人业绩,组织优秀的教师对参赛者进行系统的培训。今年,我院在湖南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活动中,夺得一金、一银、一铜,这已是我院学子第三次夺得全省挑战杯竞赛金奖。同时,我院还将于201010月第三次进军在吉林大学举办的挑战杯全国决赛。在被誉为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奥林匹克盛会的挑战杯竞赛活动中,我院学子能够连续三年在全省挑战杯竞赛中夺得金奖,连续三年闯入挑战杯全国决赛并获得较好成绩,连续三年荣获校级优秀组织奖,这在湖南省近70所高职院校中是唯一的,在全国的高职院校中也是为数极少的,对很多本科院校来说也不常见。通过科技竞赛的强化训练,有力引导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将创新教育与课内外多种形式的教育相结合,构建的创新教育新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素养、创新品质、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学生、兄弟院校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参考文献:

  [1]李立.“三开放实践教学模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6).

  [2]周跃红.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4(2).

 绿爱教育网www.6a666.com整理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