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作者:李立彬
【摘要】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②创设情境,激发学的情趣;③运用易记的谚语、地理歌。
【关键词】地理教学 中学生兴趣 培养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利用,与地理的关系日益密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工具,学生可以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新教材丰富的图像、“阅读材料”和“活动”等内容的编排,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特殊的“魅力”,吸引学生如饥似渴地吸收它的营养,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例如:学习《美国》这课时,先让学生看美国国旗挂图,提问:“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颗星和多少道条纹,其含义是什么?”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激发学的情趣
2.1 巧借古诗进行教学。
教学中诗歌运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长江三峡的险滩、急流、景色美,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的四句话,把学生带人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景一览无余,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2.2 运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
在我国,谜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教学中适当应用,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知识面。如:“碧波万顷”——青海;“千里戈壁”——长沙;“十五的月亮”——太原;“四季如春”——昆明;“宝地”——贵州;“急来抱佛脚”——拉萨。
3.运用易记的谚语、地理歌
在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关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其记忆力。如讲大西北地区陆性气温差别大的特点,引用谚语“早穿棉袄早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播放歌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美的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
利用谚语、地理歌诀来记忆,不但巩固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培养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创作的热情。
总之,兴趣的激发是多方面的,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QQ:916626818, 手机:13961982398 微信:13961982398 邮箱:9166268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