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3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小学)试题

课程代码:2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

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3.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出现在(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4.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5.学校的产生,一般地说,是在(      )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

6.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7.(      )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文化结构            D.人口的阶级结构

8.“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      )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9.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      )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受动性与能动性         

C.共性与个性                D.方向性与现实性

10.“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霍尔          C.高尔登          D.洛克

11.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新学制的时间(      )

A.1949          B.1950          C.1951          D.1958

12.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13.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14.不属于社会公益劳动的项目是(      )

A.打扫校园            B.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15.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16.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      )

A.基础          B.延伸          C.补充          D.提高

17.(      )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夸美纽斯            B.苏霍姆林斯基         

C.加里宁              D.马卡连柯

18.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造成了(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9.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20.“范例教学理论”的倡导者是(      )

A.赞科夫          B.瓦·根舍因          C.布鲁纳          D.保罗·朗格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          )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D.卢梭的《爱弥儿》

E.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2.学校的产生一般需要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

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            B.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达到一定程度         

C.脑、体劳动的分离              D.教育经验的积累

E.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

3.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教育的价值取向                 B.教育的内容             

C.学校课程的结构                 D.教育的方法         

E.教材的编排

4.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

A.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B.经验和人才的选择         

C.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       D.人的培养         

E.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5.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指(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平衡性          E.互补性

6.教育目的具有(          )作用。

A.导向          B.评价          C.激励

D.规范          E.选择

7.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活动课程          B.核心课程          C.潜在课程

D.融合课程          E.广域课程

8.课程计划主要由(          )几部分组成。

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9.美育的内容包括(          )几个方面。

A.艺术美          B.文学美          C.自然美

D.社会美          E.科学美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以下权利(          )

A.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D.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E.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1.行动研究法

2.德育

3.个人本位论

4.终身教育

5.学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

1.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2.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为什么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3.简述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的区别。

4.潜在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

1.分析小学生性别、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2.结合实际谈谈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