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小学)试题

课程代码:2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2.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3.前苏联教育家(      )的教育文艺名著《教育诗》总结了“工学团”的教育经验。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赞科夫

4.“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      )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用主义                                              B.经验主义

C.实验主义                                              D.进步主义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平等性

.教育的阶级性                                      .教育的生产性

6.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教学与发展》                                  .《大教学论》

.《普通教育学》                                  .《大教育论点》

7.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

.教师、学生、教材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8.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上层建筑

9.“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      )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10.“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霍尔

C.高尔登                                                 D.洛克

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2.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

1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共分(      )

A.二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14.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1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      )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17.1951(      )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瓦·根舍因                                   D.怀特海

18.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一种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的教学活动                            D.智育活动

19.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2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

21.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康有为

D.徐特立                                          E.陶行知

2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

.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C.人类生存的需要                     .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安宁的需要

23.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

.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4.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          )

A.家长的职业类别                               B.家长的期望水平

C.家长的文化程度                                   D.家庭的自然结构

E.家庭的气氛

25.我国的教育结构确定了以下几种类型(          )

A.基础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E.成人教育

26.教育目的具有(          )作用。

A.导向                   B.评价                           C.激励

D.规范                                E.选择

27.课程计划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28.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包括(          )

A.与学生的交往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E.教育科研能力

2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

A.人的培养                                    B.经验和人才的选择 

C.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         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E.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0.“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

A.遗传的作用                              B.教育的价值

C.家庭的影响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31.教育目标分类学

32.教育制度

33.个人本位论

34.潜在课程

35.教育合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

36.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和动物的信息遗传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7.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8.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39.社会实践有什么功能?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

40.试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41.试分析小学生性别、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