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
作者:叶红峰
来源:新课程·中学 2013年5期
摘 要:为了高中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学习,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浙江省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深化了高中课程改革,其基本内容有:优化现有的课程模式,合理地加入选修课程,减少必修课的总量。突出个性,关注选修课程的选择和开展。培养学生的特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特色,逐步地扩大高中课程的自主权。转变考试模式,实施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提高保障,进一步实行学分制收费的制度。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选修课
浙江省在2006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2012年开始深化了高中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等。
2006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年,通过这几年探索和实践,逐步地进入到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快选修课的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但在实际教学中,浙江省在教育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和较为薄弱的环节,化学学科也是这样。
一、现行学校教育做法以及不足之处
尽管浙江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是比较超前的,但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是很突出,尽管从规定的必修角度看已经减少了许多课时,在高考大方向没实质性变化的前提下,化学必修内容的教学教师都不会减少,同时每个学校还要开设这么多的选修课,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在没有实质性减轻的情况下,而课后时间却在减少,近期,浙江省规定了除高三能在周六上午上课外,其他年级都实行双休,这个跟现在高中的实际教学时间相差还比较大,这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2013年5月7日浙江省又出台了新的规定,每周课时总量不超过26小时,每学期最多只能开设8门必修课,选修课总量不得低于20%,这个在实际操作上还是有不合理之处。由于浙江省人口众多,这也增大了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难度。教育的发展还不够稳定,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平衡的现象,外省籍学生只要能获得整个高中阶段的完整学籍,同样可以参加高考,这也增加了浙江省高考的负担。在偏远的农村以及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不具备开设这么多选修课的能力,很多学校的选修课还是流于形式,18课时一门选修课的学分根本无法实际操作,笔者主管着学校选修课开设的任务,因为各类考试、假期、选课等冲突,一学期根本不可能开足18课时,城乡教育发展不一致,由于众多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该地区的教育资源明显不足,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这个问题也日益突显。对教育结构的涉及不够科学,存在着诸多薄弱的环节,职业技术类课程很多学校只有借助职业高中的教师,教育评价体制的建设还不够完善,高考成绩还是评价一个学校的首要标准。
二、为何要进行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正步入一个文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崭新时代,知识的产生、应用以及传播都是飞快的,丰富的知识将会为我们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在现在的化学课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其中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重点包括:(1)只重视教学方法,忽略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只是注重教学方法,虽然采取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却没有收到太大的效果,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对于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2)缺少指导的意见。很多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缺少认真的学习和体会,在进行教学时任意地向外延伸知识、加大难度,这种情况不仅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不容易消化所学到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笔者看来,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力度。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一定要对目前的不良状况进行有效的改革。浙江省的高中课程改革给了化学学科一个契机,化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可以借道于选修课的开设中,让学生在选修课中去体会化学实验的奥秘,去体会化学学科与生活社会直接的息息相关,去领悟化学学科在当今前沿学科、材料科学、航空航天、战争以及灾难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巨大作用。
三、对选修课进行合理化的建设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教师主要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表达的机会,甚至被直接扼杀在“好奇”的摇篮里。这样,学生所听到的科学知识不过是在他们的大脑里充当着外来物的角色罢了,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印刻到学生的内心中,这便成为一份沉重的精神压力。即使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有较为超强的能力对新接触的科学知识能够接受,但学生并不能从根本上掌握其内在,甚至会出现歪曲理解的现象,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往那种被动地去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方式,与文化经济时代所急需的创造性相抵触,这样的弊端已经明显地暴露出来。
过去化学课程中过于强调被动地学习、对知识死记硬背、为应付考试进行机械训练的老套学习方式不能再继续实施下去,要对此给予及时的纠正,大力提倡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方式。为了促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将其真正地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在高中化学课程进行新一轮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尤为突出的特征,强调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模式,顾及学生个性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对高中化学课程进行设置的同时,也要安排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块,尽力挖掘预期课程相关的资源,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以此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所需。在课程结构设计方面,设置了一些较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块,虽然与过去的化学课程的设置一样,将其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种类,但增加了许多选修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所开设的选修课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化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要紧密地和现在社会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为了与较为个性化的教育需要相适应,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要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究实践,在学习中加强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对教学形式的创新,同时也收到了极为显著的教学成果。现在,高中生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教师面对新教程的内容改编,在教学设计方面也变得困难重重。高中面对高考和学习任务的双方面压力,对学习态度变得越来越紧张。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就可以学到知识,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制订出多种形式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所以,对多媒体的使用,教师的教学还会朝着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真刚.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能[J].科技信息,2012(08).
[2]杨小薇.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理念、趋势、困难和代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1(03).
QQ:916626818, 手机:13961982398 微信:13961982398 邮箱:9166268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