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4/27 16:04:49 浏览量:1161 【字体:
大 中 小】
看了《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对教师自身探究的观点
(一) 生本教育的教师定位是“牧者”而不是“纤夫”
郭教授认为,像放牧者那样管理生命的思想自古就有了。中国自古就有“牧”之官职,三国刘备就当过“益州牧”。写到这里,也终于明白许多教育专家学者为自己命名为何要带个“牧”字了。
郭思乐等人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定位应是“牧者”。教者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是为了学生的自主的有效的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能却缺失这种宗旨。我们忽视学生在学习和成长领域的生命活动,对他们一点一滴地教,把自己的臆断和模拟加于他们,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日清月结,把学生看成是需要拉动的逆水之舟,而我们教师则成了“纤夫”。
事实上,教者是“纤夫”还是“牧者”,不仅是工作方式或工作强度的问题,更是对学生是否是学习生活主体的认定,这种认定并不容易。
前面的学生观可以知道,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每个生命都有者主动追求的特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其提升的核心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核心部分的,而是非核心的,辅助性的。整体而言,教师的帮助,其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之牧者”。
(二) 教师的价值与职能
有人认为生本教育过分强调教学生的本体地位,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陷入了“放羊式”的管理,“把教育的一切价值都归结到学生身上去”。许多人感受不到生本教育中教师的价值体现,不知道自己在教育中到底有何价值。
郭教授认为,“把教育的一切都归结到学生身上去”就是教师的价值表现。由于旧的教育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格格不入,教育者把自己的价值和学生的价值割裂开来,我们才要强调:在教师的职业——教育范围内,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反应出来的,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价值,而没有孤立的价值。当然,这种价值达反映也并非是像平常所做的那样,班上有多少学生获奖、高考状元就说明这个老师很行,甚至大张旗鼓宣扬某某老师、某某学校多少个学生得过什么奖、考了多少个800分以上。这种宣传也是与生本教育的理念不相符合的。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能有其他价值,例如他有某种出色的业余爱好等,学校也有一些多余的价值,俗称“附加值”。诸如房子装修气派,校产很多等。这些多余的价值,可能会提高教师的素质,或者优化学校的社会形象,这或多或少有益于培养人的事业,但作用是间接的。
教师的职能又如何定位呢?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
郭思乐认为,教师的工作, 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而是以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为中心,在短暂的文化启蒙之后和经常性的无形的精神启蒙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做、自己学。具体来说,教师的工作就是:
(三)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生活”。
过去我们看待教育教学,都是以教为主的,对教师的核心能力,集中在如何教,或如何组织教学,着重在控制能力、驾驭能力、自身的表现力、自身的知识水平等。而随着我们对教学的本质是学的认识,教师的核心能力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的核心能力应当是组织学生的自主的有效的学习生活的能力。那么形成这样的核心能力需要那些因素呢?
一、应当具备爱心和激情。其中包括对人的成长的激情,对大自然的激情,对人类社会的激情。这种激情来源于对人、大自然和社会的洞察和对其中的美的感受。
二、具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专业思维。教师喜爱自己的专业,忠诚于自己的职守,一般地具有对学生的爱心,还是不够的,还不能说明这位教育工作者已经可以胜任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和非教育专业的人士的区别在于其专业修养。
三、对自身教学领域的融会贯通。过去教师所执行的是“师本”或“本本”方式,工作长期处于 “日清月结,点点落实”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仅仅在于解释教材,或限于对教材的深度理解。而对基本上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本教育来说,由教师出发的内容应当紧缩,做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宽了期限,紧着课程”(朱熹语),此时教材与课堂的灵活性、 可动性和个性大大增加,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核心把握就显得更必要了。教者应当做到在以学定教的任何形态之中,都能联系和实现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样,教师就要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把握住课程内容的线索和灵魂。
关于生本教育的教师观,郭思乐教授还认为教师应该是“启蒙者”,他常有 “站在太阳底下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成长”等论述。
总之,生本教育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与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生本教育与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它真正地改革了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了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改革了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生本教育的教师观强调的教师定位是“牧者”、启蒙者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有效组织者。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找到教育激情的依据所在。